人民網10月23日電 應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0月19日至23日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先后在英國議會、白金漢宮、倫敦金融城和全英孔子學院等地發表重要演講。
下面盤點一下習近平主席此行演講中的精辟之語。
10月22日,習近平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
習近平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習近平指出,近年來,孔子學院在英國快速發展。目前,英國已經建立起29所孔子學院和126個孔子課堂,數量居歐洲之首。全英孔子學院取得的碩果也是中英人文交流蓬勃發展的縮影。通過人文交流,中英兩國文化中的精華正在對兩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希望在座各位教師再接再厲,為中英友好事業添磚加瓦。希望孔子學院繼續秉承“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的校訓,為傳播文化、溝通心靈、促進世界文明多樣性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0月21日晚上,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發表演講。
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發表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不知何處是他鄉
習近平表示:21年前,我曾經訪問過英國,到了倫敦、牛津、格拉斯哥、愛丁堡等地,親身感受了英國的悠久歷史、獨特傳統、充沛活力。再次來到英國,看到聳立的大本鐘,看到瀲灩的泰晤士河,我有一種“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感覺。此時此刻,有關英國的記憶不斷在我腦海中閃現,我想到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憲章運動、諾曼底登陸,想到了莎士比亞、拜倫、雪萊、蕭伯納,想到了培根、克倫威爾、丘吉爾,想到了托馬斯·莫爾、約翰·洛克、亞當·斯密、達爾文、阿諾德·湯因比、李約瑟,想到了《雙城記》、《霧都孤兒》、《簡·愛》、《魯濱遜漂流記》,想到了福爾摩斯,當然還有卡爾·馬克思、弗裡德裡希·恩格斯……
隻有中國人最了解自己,隻有他們自己慢慢摸索出的解決辦法才是長久之計。
習近平指出,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這充分說明,中國人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歷史是現實的源頭。近代以后,中國飽受戰亂動蕩,歷經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磨難。100多年前,中國人民開始“睜眼看世界”,努力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經到英國求學。在經歷君主立憲制、議會制、總統制等的失敗嘗試后,中國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誠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說:“隻有中國人最了解自己”,“隻有他們自己慢慢摸索出的解決辦法才是長久之計。”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
談及國家的發展道路,習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道路。隻有能夠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穩定器”和“發動機”
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發展必將寓於世界發展潮流之中,也將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帶來更多機遇。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我們同國際社會風雨與共,為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穩定器”和“發動機”的作用。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接近30%。
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
習近平指出,和為貴、和而不同、協和萬邦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和平的基因深植於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歷經苦難,所以更珍視和平;中國致力於發展,所以更需要和平;中國期待美好未來,所以更愛護和平。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動搖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和意志。
中國倡導國際社會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堅持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正確義利觀,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我們將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世界和平,捍衛公平正義,推進共同繁榮。
“飛入尋常百姓家”與“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最強支持者”
習近平指出,英國已經成為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和投資目的地國,也是除香港外最大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中國是英國在歐盟外第二大貿易伙伴和在亞洲首要投資目的地。從衣食住行到能源、基建、金融、科研,中英全方位務實合作成果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不斷惠及兩國民眾。
30多年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以超凡的戰略眼光,促成兩國創造性解決了香港問題,樹立了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典范。30多年后的今天,英國在西方大國中率先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我期待英方繼續在對華各領域合作中做引領潮流、開放包容的典范,成為西方同中國合作的領跑者,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最強支持者”。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習近平指出,培根說:“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是身后。”在今天同卡梅倫首相的會晤中,我們就開創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黃金時代”達成共識。讓我們行動起來,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共同開啟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