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麦克法兰:奏响文明协奏曲

2022年12月09日18:51  来源:人民网-英国频道
 

人民网伦敦12月9日电 (李玥、余颖)基于多年的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联合创始人艾伦·麦克法兰教授,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尼泊尔、日本等不同的文明展开研究和实践。

多年来,他不仅出版了多部在科学界、人文社科界和艺术界颇具影响力的著作,还与他的同事们共同创立了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多次参与举办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中英文化互鉴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搭建起一座连接中英文化的桥梁。

在人民网的专访中,麦克法兰教授分享了他近20年来研究中国文明的心路历程,他真诚地表示,希望深化东西文化的相互理解,实现不同文明互通交融、和谐发展的终身理想。

艾伦·麦克法兰

初识中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人民网:您对中国的了解甚多,能和我们聊一聊您是如何与中国结缘的吗?

艾伦·麦克法兰:其实我很晚才真正了解中国,55岁那年才第一次有了去中国看看的计划。那是1996年,我们在中国待了10天,去了长城、西安、桂林等地,第一次中国之行令我印象深刻。

2002年李中清教授带我们去到偏远村庄,得以见到中国的另一面,这又是一次很棒很有意义的经历。2003年,我们再次来到中国武汉穿越长江,还去了云南、四川,这一次让我们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和感受,亲眼见证中国发生的巨变。此后我们几乎每年都去中国。后来我成为中国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开始与中国各行各业不同层级的人接触。

作为对另一种文明进行研究的学者,我们无法真正成为尼泊尔人、日本人或中国人,而想要迅速深入了解此文明的唯一方法就是多交朋友多沟通,真诚待人。我的妻子一路上会通过日记的形式进行详细记录,我还拍摄很多视频资料。2002年至今,我拍摄了大量关于中国的视频片段,很可能这些资料是独一无二的。我花了大概十年、十五年时间才开始真正深层次地了解中国。

人民网:在您提到的数次中国之行中,您去过了很多地方,也结交了很多朋友。是否可以谈谈您的中国朋友们,以及您喜欢的城市?

艾伦·麦克法兰:说到中国朋友以及难忘的一两个地方,我脑海中顿时涌现很多回忆。我那些年轻又有天赋的学生们就中国的事物为进行我详细解释,对我帮助很大。同时,我还有机会认识众多经历非凡又十分有趣的中国朋友,包括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人。

在中国期间,我结识了很多资深学者,还得以与中国顶尖的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交流。这些朋友后来也来到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与我们进行学术交流之余,他们甚至带来了昆曲戏剧表演。我们认识了众多中国优秀艺术家,有杰出画家、音乐家等,几乎方方面面。值得一提的是,我还很幸运地结识了一些中国佛教界的高僧,从而得以了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关于去过的地方,经常有人问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我会说,就像有一大篮子的水果放在你面前,没法说自己只喜欢苹果,不喜欢橘子或葡萄。中国是一个多元国家,这也是我爱上中国的原因之一。我去过中国17次,每次去都感觉自己到的是不同国家。中国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中国内部不同地方文化、语言等一切都存在差异,让人永远不厌倦。

为什么我和我的夫人莎拉一次又一次地来到中国,不仅是中国风景、食物、建筑令人着迷,最重要的是喜欢这里的人。来到中国,我发现中国人非常热情,我的中国朋友们温暖体贴,真诚待人,对我们也特别照顾。我如今的很多中国朋友都是20年前认识的,中国人很珍视并维系人与人直接的感情,这才是真正的友谊。

谱写协奏曲,理解异国文明

人民网:英国有很多汉学家,作为一名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您认为您在研究中国文明中,运用到的知识和产生的观点与其他汉学家相比有什么不同?

艾伦·麦克法兰:很多汉学家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我,我主要的特点在于研究中国的方式。我觉得中国需要发展人类学,而这又正好是我擅长的领域。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涉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要研究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不能单独隔开某一面来谈。这是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比较性的研究方法,要经常将研究对象置于比较中,与其他多数学科不同。

要真正看懂中国,就得回到过去,研究中国2000年前的历史,同时也得去村落,去寺庙,与人交流,将这些宏观观点与微观观点结合起来,或许就可以称得上开始了解中国某些部分了。我自己的书库有上千本关于中国的书,目前我已读完差不多一半,但假如我只是读书,并没有频繁实地去中国看看,假如没有中国朋友的帮助连续多年去到,我就不能说自己了解中国。这也是很多西方人认为自己很难读懂中国的原因。

艾伦·麦克法兰

人民网:最近您写了一些关于中国的书,比如有一本将四大文明进行比较,最近也在中国出版发行,可以结合这本书和我们谈一谈您对中国文明的研究与理解吗?

艾伦·麦克法兰:这本书是在2017年至2018年间写的,于2019年在英国出版,中文版今年刚发行,书名叫《中国、日本、欧洲以及英语文化圈》,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本关于四大文明比较的书中心思想就是我们应该试着将文明简化,看到文明本质。

中国与西方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而我最近给自己和妻子布置的任务就是要试着在两种思想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是人类学的使命,优秀的人类学家既要融入自己的文明,同时要敢于跨越,抛开偏见和固有观念,成为另一文明的一员。既不丢失对自身文明的认同,又要敞开胸怀去理解其他文明,进入他们的世界,发现其中的异同。

因此,这本书主要通过文明间的和谐理念为读者搭建桥梁。就像一首协奏曲,乐谱有不同音符,有的由小提琴奏响,有的由大提琴或低音提琴奏响,就像小不会因低音提琴而失去风采,不同乐器保持各自特色相互协作才能奏出和弦。中国向来崇尚和谐,我相信,通过增进了解,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

携手同行,架起中英文化桥梁

人民网: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对此,您有什么想与我们说的吗?

艾伦·麦克法兰: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是诗人徐志摩到访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百年之际,也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友谊。中国影响力日渐增强,英国人民应当多了解中国,中国人民要进一步成功也应多了解西方。因此,我们需要更频繁地互动,通过学校教育、大学文化活动等增进了解,比如我们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办的徐志摩主题的诗歌、音乐创意活动,以及包括戏剧演出和学术论坛在内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中英文化互鉴活动,希望类似活动举办得越多越好,增进相互了解。

对于真正想做些什么的组织机构,我的一点建议就是团队里面要有两三位理智、务实、知识渊博、有同理心并且来自对应文化的成员。目前,能够给出专业建议的人并不多,需要既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做法与目的,又了解西方,懂得什么才是西方人能接受的方式,相当于将一个世界解释、介绍给另一个世界。我认为自己是能胜任这任务的人之一。

人民网:这也是您与人共同成立出版社,与来自剑桥的编辑同事们一同出版多部有关这方面书籍的初衷之一,对吗?

艾伦·麦克法兰:在促进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必须从各层面着手才有效,组织研讨会、暑期班、文化艺术节等,另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出版物进行推动。因此,几年前,我与我才华出众的同事共同创建了剑桥康河出版社,旨在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桥梁。我们与其他出版社合作出版各类书籍,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在中国和西方都进行出版的公司之一。

我们在剑桥设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和书店,在中国也有同事和合作伙伴,举例而言,我们与中国商务印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中国的出版社合作了很多图书出版项目。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我们将中文书籍译为英文,或将英文书籍译为中文,并将中国有意思、有意义的思想观念介绍给西方人,也将西方思想的精华带到中国。今年,我还参与创立了剑桥康河书院 ——一个促进知识交流与创新的国际性平台。希望通过多层面的合作模式,我们可以真正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 

(责编:高歌、杨牧)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浙江等3省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2. 梁惠玲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3. 重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4. 重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袁家军兼…
  5. 习近平抵达利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