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英国频道
人民网>>英国频道>>正文

贝茨勋爵徒步日志:Day102 变化之风

2016年08月01日09:32  来源:人民网-英国频道  手机看新闻

    “当风云变化之际,有人逃跑去寻求躲避,而有人则想到修建一个风车”——中国谚语

 

    我们中午时分从“神圣之心”旅店出发,离开平达莫尼扬加巴市。我们在这个基督教休憩中心住得很愉快,充分享受了这里的宁静与闲适。这里好像有种神奇的魔力,能让人的肉体与精神协调统一,就像将苹果手机和电脑同步一样。尽管出发得较晚,但是我们仍有充足的时间到达下一个目的地,那便是位于阿帕雷西达市的大主教堂。直觉告诉我那会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过去的101天当中,我们经历过无数种天气。然而有一种天气我们还真没有遇见过,那就是狂风,不过这个记录马上就要被打破了。巴西116国道是一条夹在两座大山之间的路。路右边的这座山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大西洋岸边。左边的山脉则通向高原。这山脉高低起伏之间形成气流,便产生了很大的风。但是我们一路走来都是这种地形,我还很奇怪为什么之前没遇到这么大的风。

    风大点也就算了,更危险和困难的是大风卷起尘土而形成的沙尘暴。沙尘太重,使得天空都灰暗了。路上行驶的车辆也只好无奈地停在了路边。我以前从未经历过这种简直可以让人窒息的沙尘暴。在这以前,遇到磅礴大雨我有防雨外套,遇到烈日当空我有遮阳帽,可是遇到了这种狂风,我还真是束手无策。我把外套拉链一直拉到头,挡住嘴和鼻子,可是眼睛却没什么东西可以保护。在被沙尘暴活生生吹了20分钟之后,我实在受不了,决定到一个地下通道里躲一躲。

    又过了15分钟,沙尘暴终于停下来,于是我也可以继续上路了。从地道里出来后,我脑海里还不断的回想刚才的风暴威力有多大。之前坚如磐石的东西,被风一吹,也像果冻一样动摇起来。任何没有被系牢的东西都会被风瞬间吹跑。大风还削弱了人的判断力,因为你看不清前方有什么。大风阻碍了人前行的脚步,因为有巨大的力量阻止你向前。这风也增加了被碎片击中的危险,对我来说则是被车撞的危险。

    风云变化不仅仅只是一个天文现象。在人类社会,当我们所处环境的压力发生改变的时候,也会出现所谓的风云变幻。这也是为什么“变化之风”这个比喻在政界十分流行。最有名的一个说法还是来自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1960年在开普敦发表的著名演讲中提到的“变化之风”,这个演讲催生了非殖民化加速。当变化之风拂过各个国家、文明、文化,它所带来的影响都是一样的:腐朽、陈规都将动摇与根除,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未知。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新的危机与挑战。

    趁此,我也回想了一下我人生中刮过的“变化”之风。它们也是强劲的、躁动的和撼人的。无论你用什么去抵抗它们,结果只是庸人自扰,徒劳无功。对于新的变化,你会觉得绝望,困惑与无助不安。人生中用心去经营与珍惜的东西,可能瞬间被摧毁,像花瓶被掷落地板,摔得粉碎。绝望之际,你最后想到的,就是要建立一个风车! (我开头提到的谚语)

    那么当风云变幻之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认为要认识到风暴并非针对个人——恶劣天气是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当人们抱怨:“为什么是我”时,恰当的反应则是“为什么不呢?”。“上帝降雨给义人和不义的人”,风暴也侵袭义人和不义的人。你不能阻止风暴,却可以更好地应对。

    其次,可以更充分地准备——巨大的风暴也许并非寻常,但绝不是未知的。在美国东南部的“龙卷风走廊”,每家每户都有防风地窖。所以将来我可以在我的背包里装一大块手帕以备不时之需。大多数保险公司都需要以百年一遇的索赔要求来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压力测试。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风暴并不会击穿屋顶,它只是将这些洞暴露出来。”我们应该常常扪心自问,当一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发生变化时,自己将作何反应,这不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但却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问问自己:有什么需要更好地加固吗?正如某人说过的:“我们就不能趁着天晴时修好屋顶的洞吗?”

    第三,一切都将过去。 一位富甲一方的伟大国王曾许下诺言:如果谁能带来一件能让悲伤的人快乐和让快乐的人悲伤的东西,就能坐享荣华富贵。长话短说,最后的“人生赢家”给国王带去了一枚刻着 “一切都将过去”几个字的戒指,这个国王见状不由得悲从中来。

    第四,在风暴中寻求庇护不但不可耻,反而是理智的行为——明明安全港唾手可及,却执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冒险,这种行为并不会得到奖励!在生活中的风暴找寻安全港固然重要,但在危难之际主动成为一座能让他人避风的“安全港湾”,这种行为则更为高尚。

    最后一点,风暴总是会赐予我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能让我们为自己或他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1666年的伦敦大火让一座伟大的城市废墟累累。一起小小的火灾在强风的助长之下演变成了一场可怕火焰风暴。火灾发生于伦敦大瘟疫爆发一年后,对当时一蹶不振的伦敦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避免未来发生火灾,政府决定整治狭窄局促的街道,并禁止建设廉价拥挤的出租屋。一座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宽阔的街道宽阔像预期的那样避免了火灾的蔓延,另外也让人意想不到地阻止了瘟疫的蔓延。只有六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但数万人却死于黑死病瘟疫。虽然在当时看来难以置信,但这座城市未来的居民有充分的理由感谢这场令人因祸得福的大火。

(责编:徐祥丽、员韫)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