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习近平主席于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次“点对点”的、富有丰富实质内涵的、开启中英“黄金时代”的“超级国事访问”,引发英国媒体的强烈关注。
感情“升级”的访问
英国媒体近日特别用了三个“最”来形容这次英国方面的邀请。那就是:“最隆重”、“最私人”、“最真诚”。
《金融时报》19日描述了这场由英方精心策划的盛大欢迎:他(习近平)将在白金汉宫下榻,乘坐皇家马车,罕见地对英国议会上下两院的大约600名议员发表演讲,并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的陪同下访问曼彻斯特。“英国将把国家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对习近平敞开。”该报写到。
据英国媒体介绍,英女王一年只邀请两位国家元首正式访问英国。习近平主席正式出访英国,标志着中英两国领导人和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从“黄金年”到“黄金十年”,再到“黄金时代”,不断升级升华到高潮。
在英国社会有极大影响力的英国《外交家》杂志推出中国专刊,解读中英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走向,还发表社论及英国政界、外交界等知名人士撰写的10篇文章,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中英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曼彻斯特晚报》在最新的报道中援引曼彻斯特常务市长理查德·里斯的话说,习主席的国事访问选择曼彻斯特,既是曼彻斯特的光荣,同时也说明中国对于曼彻斯特越来越感兴趣。而这里的商界领袖同样希望这一切只是个开始,期待中英两国更多地展开与合作。
深化经贸合作
“众多投资者正在焦急盼望两国之间贸易与投资领域价值数十亿英镑‘大单’的尘埃落定……” 《英国金融城早报》10月19日报道称,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为期四天的访英之旅,中英两国关系史上的“黄金时代”也将在习近平与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共同见证之下开启。
在访英前夕,习近平主席接受路透社的专访,称(这次访问)可能是中英双边关系“黄金时代”的开端。
英国首相卡梅伦日前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专访时也说,英中双边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可使双方贸易及投资进一步受惠。
201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800亿美元,中国自英国进口额5年内增长了两倍。中英双向投资增长迅猛。过去3年,中国对英国投资年均增长71.7%。去年,英国对中国投资同比增长87.6%,增速位居欧盟大国首位。
英国《独立报》17日发表评论:“现在乔治·奥斯本向中国完全敞开了大门。在西方,没有多少国家会允许中国国有企业投资他们的国内核工业、电信和水供应基础设施或者高速铁路。而英国实际上是鼓励的。”
《卫报》19日的报道虽还带有谨慎的味道,预测“未来中国将在英国关键领域占有更多股份,中国在英国金融部门比重上升,并会加大对英国经济影响力”。但它也很明白,“不与中国合作是愚蠢的做法。虽然英国目前的经济数据看上去光鲜,但未来经济增长依然孱弱”。
“我们应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中国想要人民币成为像美元、欧元和英镑一样的世界货币,伦敦金融城作为首屈一指的全球金融中心,有能力促成此事。此外还有我们的大学。”《独立报》也明了英国与中国的互补优势在哪儿。
英国财政部基建项目负责人吉姆·奥尼尔表示,“今后10年间,美国和中国的地位将在各个层面发生逆转”。英国希望抓住习近平访英的机会,在人民币交易、核电站和高铁等方面展示中英两国广泛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两国资金层面的联系。
英国校准了大国关系
尽管英国首相卡梅伦和财长奥斯本正在扫除一切障碍,以期望中英两国的关系能够进入“黄金时代”,使英国成为中国的“第一伙伴”。“但其他西方国家将此视为英国对中国空前的卑躬屈膝的行为。”《金融时报》评论。
但卡梅伦并不理会这些批评。《卫报》网站10月18日报道,卡梅伦说:“我们认为,与美国保持非常特殊的关系与希望成为中国有力的伙伴并不矛盾。”
“此次访问的关键重要性超越迎接习近平的皇家排场,也超越他的随行人员可能签署的交易。此次访问必将标志着英国从根本上重新校准自己的大国关系。”《金融时报》称。
英国对外政策长期建立在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之上。未来,英国将尝试构建另一层“特殊关系”。
今年,在美国采取回避态度的情况下,英国是最早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国家之一。这种立场给英国带来了启动其期待已久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的机会。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20日表达其观点称,卡梅伦政府需更深入地思考英国如何在中、美两国之间处理问题,在这层意义上,习近平此次访问英国的时机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