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大學皆設有校友網絡,幫助畢業生跟進母校和舊友的最近進展,隔三差五組織校友會,也是為學校籌資、尋找潛在學生和教職員工的重要工具。根本而言,這個機制將大學營造成大家庭的氛圍,無論身處何處,都能帶去一份歸屬感。有這樣網絡的學校不在少數,但國家卻不多。
中國是為數不多有這樣網絡的國家。兩個組織分別是:歸國華僑聯合會和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由總數超過6000萬的海外僑胞的網絡規模和整個英國的人口一樣大,在中國人聚集的城市和國家皆設有分支,在中國本國的國家、省級、市級政府層面都有代表和組織。
和其他校友網絡一樣,這些組織在內跟進進展,在外為特別活動和項目籌資、組織校友會、作為社群協助海外僑胞、作為商業網絡促進中國文化。此舉高矣。雪琳是這兩個組織在國家、省級、市級政府層面的英國代表,時常參加活動、各種組織的晚宴和訪英代表的見面會。
該組織符合實際需求,並得到了社會關注——我時常看到雪琳去機場接中國學生,因為家長希望初來乍到的孩子可以在異國有個照應。為什麼今天要說這個呢?原因有二:
一,巴西和阿根廷的中國海外僑胞組織在一路上為我和雪琳推波助瀾﹔
二、我們今天和浙江歸國華僑確認了一些好消息。作為英國浙江聯誼會的會長,雪琳一直以來都以浙江人的身份為豪。浙江歸國僑胞在此次徒步過程中幫了我很多,在之前的徒步中也為我們指定的慈善組織籌集善款。身處浙江的朋友們同樣心系徒步——但想以一些其它不同的方式。
去年在中國徒步時,聯誼會中國副會長、著名書法家孫浩教授為我揮筆寫下一件書法作品——道家思想“上善若水”,實在是榮幸之至。作為回敬,我們邀請了前首相大衛卡梅隆在作品上簽了名。
浙江聯誼會同意將作品於今年拍賣會上亮相以為與我徒步密切相關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籌款。信息在微信(還能在哪呢?)上發布,投標邀請也經發出。上周拍賣會結束,作品拍得十萬人名幣,價值一萬一千英鎊。
這又提醒了我該類網絡的價值之大,其傳遞的善與助不只是為了我們,更是為了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可以幫助到的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