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英國頻道

倫敦“霧都”變“毒都”?

2014年08月28日16:24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倫敦“霧都”變“毒都”?

  倫敦,曾經的霧都,如今被英國媒體冠以新名號--“可卡因之都”。統計顯示,倫敦的吸毒人口比例歐洲最高。

  【下水道裡的發現】

  據英國官方統計,2012年,平均每12名英國成年人中就有1人吸毒,2.6%的英國成年人吸可卡因之類A級毒品。

  歐洲毒品監控中心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按吸毒者與人口比例算,倫敦可卡因使用量在42個歐洲城市中位列第一,搖頭丸等迷幻藥的使用量也最多。

  調查基於對下水道污物中的毒品含量分析。調查人員2013年花一周時間在這些城市中收集污物樣本,分析后發現,大部分城市周末毒品用量激增,而倫敦的用量高峰出現在周二。

  調查顯示,派對活動多的城市毒品用量相對高一些。另外,比利時港口城市安特衛普的可卡因使用量僅次於倫敦,荷蘭艾恩德霍芬的污物樣本中迷幻藥和冰毒含量較高。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這兩個城市是毒品集散地,毒販遇到警察搜捕時把大量毒品沖入下水道。

  參與調查的英國巴斯大學化學專家芭芭拉·卡斯普日克-霍登說,這種調查方式可以更加客觀地反映一個城市吸毒狀況,而傳統的問答式調查可能因為調查對象隱瞞、歪曲事實或誤報而不夠准確,且耗時耗錢。

  由英國學術領域和政府衛生保健部門專家組成的一個獨立調查機構每年發布“全球毒品調查報告”。2014年度報告顯示,英國在接受調查的西方國家中,可卡因使用者佔人口比例最高。7300名受過良好教育、屬於中產階級、主要為年輕人的英國調查對象中,33.7%承認前一年吸過可卡因。22.1%接受調查的英國人承認曾在網上購買毒品,在所有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比例最高。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稱,官方統計2012年至2013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有63萬名非法吸毒者,這一數字大大低估了實際情況,但即便按這個結果計算,1996年以來,英國的吸毒人口增加了兩倍。

  【西非緝毒力不從心】

  近年來,美國的毒品市場接近飽和,販毒集團開始把目光轉向歐洲。根據聯合國發布的統計數字,1998年,歐洲的可卡因市場價值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如今幾乎持平。聯合國估計,每年有60噸可卡因經由西非進入歐洲,市值13億美元。

  過去,可卡因從南美洲被直接販運到歐洲。隨著各國加大緝毒力度,毒販轉而借道西非走私毒品,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執法人員容易收買,邊境檢查鬆懈,易鑽空子。

  美國毒品管制局特工喬·摩西說:“哥倫比亞叢林裡的游擊隊員幾年來一直告訴我們的秘密線人,他們試圖開辟西非(販毒)線路。”

  大量毒品漂過大西洋后登上西非的土地,再從摩洛哥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在夜色掩護下被快船運到西班牙南岸,再從那裡被運到倫敦等歐洲繁華都市。

  西非國家打擊毒品走私力不從心。以西非人口最多的國家尼日利亞為例,緝毒船隻陳舊,緝毒人員裝備落后。尼日利亞國家毒品執法局海事部門指揮官蒂莫西·伊薩克說,有一次緝毒船遭遇兩條販毒快船,火力遠遠不及對方,緝毒人員最后竟靠裝死保住性命。

  伊薩克手下隻有6個人,每天卻要在運抵拉各斯阿帕帕港的2000個集裝箱裡搜查毒品。“你看得出我們的困境,”伊薩克對《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說。

  人手嚴重短缺,加上裝備差,伊薩克領導的緝毒隊往往不得不依靠外國緝毒機構提供情報和行動指導。一次,得到英國情報機構消息說一艘販毒船駛往拉各斯后,他們裝扮成漁民,駕一條拖網漁船,尾隨販毒船12個小時,其間得到英國和美國緝毒人員暗中協助。毒販交貨時,緝毒隊與事先埋伏的50名全副武裝人員現身,繳獲450公斤、在倫敦市值可達1890萬英鎊的純可卡因,同時抓到兩名販毒團伙頭目。整個緝毒行動事先沒有向尼日利亞港口官員吐露半個字,因為擔心他們已經被收買,會向販毒分子通風報信。

  【英國協助西非堵漏】

  為阻止毒品從西非流入,英國派遣緝毒人員到加納、塞內加爾、多哥和尼日利亞等西非國家協助當地緝毒部門。

  英國國家反犯罪局國際行動主任漢克·科爾說,英國為打擊西非販毒投入“更多人、更多資源、更多錢、更多關注,從被動轉為主動,”每年耗資超過1000萬英鎊。

  英國加強與尼日利亞的情報合作,其所提供情報幫助尼日利亞在拉各斯港繳獲450公斤可卡因。

  英國還協助尼日利亞加強機場緝毒,曾經查獲一些來自南美的販毒者。他們有的吞下裝有2公斤可卡因的安全套,企圖從拉各斯飛往英國希斯羅機場。一名已為人母的毒販把4公斤可卡因藏在她一對6歲孿生子的尿布裡,被拉各斯機場海關人員查獲。

  尼日利亞國家毒品執法局機場指揮官哈姆扎·奧馬爾介紹,英國特工定期到尼日利亞,花費數月對尼緝毒人員開展培訓,教他們如何截查和盤問懷疑販毒的乘客。培訓產生不錯成效。2011年和2012年尼機場每年截獲8名前往英國的販毒者,到2013年減少到兩名。

  不過,奧馬爾說,在空中販毒變得困難后,不少販毒分子改變了販毒路線,轉而穿越尼日利亞西北邊境,進入貝寧,再從那裡投靠在撒哈拉沙漠活動的恐怖分子,走陸路和海路向歐洲販毒。(歐颯)

  關鍵詞:歐洲毒品監控中心(the European Monitoring Centre for Drugs and Drug Addiction)

  相關鏈接:“合法毒品”開始受管制

  一些新型藥物專門模仿明令禁售毒品如可卡因和大麻的藥效,卻又繞開法律禁令,被稱為“合法毒品”。

  歐洲毒品監控中心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說,81種可作用於精神、影響心理狀態的物質2013年首次被報告給該機構,使該機構監控的這類物質增加到350種。這81種物質中,29種模仿大麻效果,常在網絡上作為“合法興奮劑”或“研究用化學品”交易。

  歐洲毒品監控中心對網上銷售這類物質表示擔憂。報告說:“在互聯網上公開銷售‘合法興奮劑’增加了分銷者和消費者得到它們的機會。”

  “另外,通過‘黑網絡’,即隱秘的、允許匿名交流的在線網絡,購買新型或‘老式’毒品對執法部門是個新挑戰。”

  英國內政部負責防止犯罪的國務大臣諾曼·貝克說,英國政府決心鏟除“合法興奮劑”交易,因為這種肆無忌憚的行為已經導致多名年輕人死亡。

  貝克說,英國已將超過250種先前作為‘合法興奮劑’販賣的新型物質列入進入管制藥物之列,其中就包括歐洲毒品監控中心首次報告的81種物質中的一些。

(責編:張茜、燕?)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