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英國頻道

足球起源於中國?英國不服!

2014年06月10日16:06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足球起源於中國?英國不服!

布拉特(左三)頒發足球發源地的証書,右側為足球起源地標志。

隨著巴西世界杯的日益臨近,有關足球的話題也火了起來。日前,一些外國專家對國際足聯十年前認定淄博市為足球起源地的做法舊事重提,認為蹴鞠與現代足球之間差異巨大,沒有必然聯系。其中英國斯塔福德郡大學的文化、媒體和體育教授埃利斯·卡什莫爾更是將矛頭對准了國際足聯,稱布拉特的動機不單純。而對此,中國的歷史學家則直率地反駁:國外專家把起源地和現代足球的興起地混淆了。

質疑 蹴鞠與足球不是一回事

2004年7月,經過多方論証,國際足聯正式認定,“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臨淄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足球作為一種文化、一種藝術,從中國的淄博起源,並從那裡發展成為世界最具魅力的運動。”

十年后的今天,一幫英國專家跳出來質疑:中國古代運動蹴鞠與足球這一現代運動間的聯系是“站不住腳的”。

據法新社報道,有英國專家認為,蹴鞠與現代足球之間存在巨大差異。英國斯塔福德郡大學的文化、媒體和體育教授埃利斯·卡什莫爾說:“我認為,稱中國古人與如今的足球迷具有類似心態是荒謬的。”

歷史學家說,與蹴鞠運動出現大約同期,還存在其他一些球類運動,包括古希臘運動“episkyros”。據報道,位於雅典的衛城博物館內有一件石雕作品,刻畫的是一名裸體希臘運動員將一個球平衡置於自己大腿上。一些人說,“episkyros”后來演變為羅馬人的一種被稱為“harpastum”的運動,這種運動后來又傳至英國。在英國,埃比尼澤·科布·莫利於1863年制定了足球協會規則,現代足球誕生。這些規則至今沒有很大變化。

英國歷史學家湯姆·霍蘭認為,足球始於19世紀。他說:“很遺憾,我對足球的古代起源一無所知。原因很簡單,不存在這種起源。”他還說:“將某種物體踢來踢去是人類常見的一種活動。世界多個地區的多個民族也許都進行過此種活動。這並不能証明他們就是足球的發明者。”

除此之外,卡什莫爾還對國際足聯的動機提出質疑。卡什莫爾說:“布拉特視‘讓足球成為歷史上最富有運動’為自己的信仰。他已經實現了這一目的。”卡什莫爾的《足球之暗面》一書探討了足球運動中的腐敗現象。卡什莫爾說:“但是,為了維持足球在商業上的統治地位,他需要不斷征服新領土。顯然中國就是:國土廣大,經濟快速發展,民眾已對這一運動顯示出興趣。”

反駁 足球起源中國,興起英國

對於外國專家的質疑,臨淄足球博物館劉娜予以了駁斥,她認為一部分國外專家把起源地和現代足球的興起地混淆了,專家說出這樣的話令人匪夷所思:“現代足球這個活動在英國發揚光大,從英國發揚到了歐洲,從歐洲發揚到了全世界,但是你說追溯到起源的話咱中國的蹴鞠是當之無愧的。蹴鞠的傳播路線過程包括傳播方式,這邊包括國際足聯,包括咱中國的體育歷史學家全都論証過的,這個都有依據的。”

在淄博臨淄足球博物館中的一張地圖上,一條細線從中國淄博延伸至埃及、希臘、羅馬和法國,終止於英格蘭。這表示足球這項運動最早從當時的齊國一路游走到英格蘭,並最終由英格蘭發揚光大,成為現代足球。地圖上的軌跡代表著足球的發展之路,布拉特簽名的認定証書則贊譽中國是足球起源地。

據介紹,在古代中國,存在若干不同種蹴鞠運動。今天人們仍在進行的一項競技性蹴鞠運動的規則是,不得使用手臂和手,將一個填滿羽毛的皮球用頭頂入或用腳踢入一個高於頭頂的洞中,而且此過程中皮球不得落地。戰國時期,出現過一種身體接觸較多的蹴鞠運動形式,受到在馬背上度過多日后希望鍛煉腿部的軍人的歡迎。

還有外國專家說,國際足聯為了維持足球在商業上的統治地位,需要不斷征服新領土。他們正是考慮到中國國土廣大,經濟快速發展,民眾已對這一運動顯示出興趣,因此才給中國這樣的榮譽。臨淄足球博物館工作人員劉娜表示,他們除了會同國內有關部門通過國際足聯對這些外國專家的觀點進行駁斥外,還將通過相關網站和媒體進行維權:我們就是見招拆招,他現在出了這個評論,我們也是在底下用事實說話,我們有依據有論証有過程,不管是文字材料還有實物材料都有,我們把它擺出來給市民看一下。

有書為証 蹴鞠在戰國時期已形成

在蹴鞠的演變歷史當中,它出現了很多名字,像最早的踏鞠,最流行的蹴鞠,還有蹴球,踢圓等等。但是最統一、最普遍的叫法就是蹴鞠。

我國關於蹴鞠的記載有很多,其中,《戰國策·齊策》和《史記·蘇秦列傳》是記載蹴鞠最早的史料。不過這兩本書記錄的是同一個故事。

公元前3世紀早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當上了趙國的宰相,為了共同抵抗秦軍,他來到齊國的國都臨淄,在他對齊宣王口吐蓮花的游說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著名的話:“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走犬、六博、蹋鞠者。”

《戰國策》當中的文章形成於戰國時期。到了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時候,他幾乎是原樣復述了《戰國策》當中的描寫,也就是說司馬遷是完全認同《戰國策》中描寫的。這段描寫給我們兩個信息,其一當時的齊國經濟發達,文化體育項目非常昌盛﹔其二,就是蹴鞠在這個時候已經形成,並在中下層百姓當中開始盛行。

在《史記·蘇秦列傳》中,描寫了很多國家的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但是,隻有在提到臨淄時,重點描寫了蹴鞠。這說明當時隻有臨淄的蹴鞠進入了蘇秦的視線,也說明臨淄是蹴鞠這項活動的形成地、興盛地,也是后來的傳播地。

臨淄,作為齊國的國都長達800多年,在這一時期,它的經濟實力最為發達,繁華程度位居七國之首,這些都為蹴鞠運動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那麼,兩千多年前的臨淄人是否是自己制造用於蹴鞠的皮球呢?

在臨淄誕生了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手工業技術文獻——《周禮·考工記》。這是齊國的一部官書,在它的《攻皮》一節中就詳細記載了臨淄皮革鞣制工藝。在當時的臨淄,要制作一個皮球沒有任何技術障礙,這也為蹴鞠在臨淄的誕生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技術條件。

通過對史料的研究,臨淄足球博物館館長馬國慶認為,臨淄就是蹴鞠的起源地,也就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2004年5月,他起草了一份《關於確認足球起源於齊國故都臨淄的請示》報告。1個月后,這份報告在臨淄區召開的足球起源專家論証會上,得到了眾多專家的認可。2004年7月15日,在北京亞洲杯足球賽的開幕上,當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親口將這一研究成果向全世界公布時,臨淄成了全球注目的地方。

復原古代蹴鞠的形制

作為現代足球的起源,蹴鞠的發展從戰國到清末,歷經了兩千多年的風霜,那麼這個古老的游戲最初的面貌是怎樣的呢?

漢代是蹴鞠運動發展的第一個高峰。一位名叫李尤的東漢人為一座鞠城的完工題寫了一篇銘文,叫做《鞠城銘》。鞠城,是漢代專門從事蹴鞠的場所。這篇銘文為后世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足球競技規則。“圓鞠方牆,仿象陰陽,法月沖對,二六相當。建長立平,其例有常。不以親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由然,況乎執機。”短短6句48字,將漢代蹴鞠的比賽場地、比賽人數、運動特點等,向千年后的人們傳達了珍貴的信息。

漢代的鞠城一般挖在地下,為的是不讓球滾到很遠的地方,免得撿球時耗費體力。蹴鞠隊員是分隊比賽的,他們之間進行的對抗與戰爭中兩軍對壘的形式很接近,比賽的激烈程度也很高,為了擺脫對手的攻擊,還允許有推摔等動作。漢代的蹴鞠也有球門,它的球門叫鞠室,它是一個半月形的,在蹴鞠城的牆裡嵌著的。雙方隊員直接沖撞,把球踢到對方的鞠室當中為贏。

蹴鞠運動到唐宋時,又迎來了第二個發展高峰。

宋元時期有兩本重要的蹴鞠文獻叫《蹴鞠譜》和《蹴鞠圖譜》,兩本書當中把唐宋時期蹴鞠球門的樣式描述得非常清楚。當時的球門有兩根柱子,柱子當中是球門網,有三丈二尺高。而這個球門網中設一個風流眼,風流眼的大小是一尺兩寸,這個球門裝飾得非常華麗。這種蹴鞠的激烈程度減少了,強調技巧性,更加趨向於表演的性質。雙方隊員,在球不著地的情況下,看誰把球渡過風流眼的次數多,多者為勝。(黃啟元)

(責編:張茜、李倩)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